返回目录
关灯 护眼
加入书架

重生2004:独行文坛 第372章 史上最空洞的发布会?

张潮伸手示意让她停下,道:“今天早上在沙盘那边已经听了好几遍了,不用再介绍了。”

王小曼停了下来,讷讷地道:“那您……”

张潮指了指其中的两个户型道:“一套这个最小的,189平;一套这个最大的,358平。两套,都要高楼层,临江,但不要是同一栋楼。”

张潮说得太干脆,王小曼一时间没有反应过,直到张潮提醒了一声:“那个徐总准备的合同可能只有一份,你是不是要再准备一份?”这才醒过来。

等她上上下下、进进出出地为张潮办好所有的手续,张潮在合同上签下自己的名字,王小曼那种脚踩棉花的不踏实感才减轻了一点。

张潮又从自己口袋里掏出了一张红色的卡片递给王小曼,开玩笑地道:“你仔细看看,是不是超市购物卡。”

王小曼这才满脸通红地接过卡片,看了一眼,是张正常的银行储蓄卡。

拿来POS机,连着刷了8次,每次刷成功那悦耳的“滴”声,都能让王小曼心里的石头往下落几分,同时内心也被张潮的财力所惊叹,两套房子小一千万花出去了,他连眉头都没有皱一下。

当作家这么赚钱吗?

怀揣着种种复杂的心思,和年轻女孩的那一点悸动,王小曼终于把盖好章、备好案的合同递给了张潮,然后道:“恭喜你,成为我们「阳光白金汉宫」的尊贵业主。

您将在「阳光白金汉宫」享受到最优质、最贴心的服务!”

张潮随手把合同塞进包里,道:“感谢,走了!”说罢起身就准备离开。

王小曼还“沉浸”在幻想里,突然听张潮这么一说,一时间有种难以言说的幻灭感,下意识地道:“啊?你,我……”

张潮笑笑道:“这一单提成不少吧?好了,不用送了,我自己能走。”

离开「阳光白金汉宫」的售楼处,张潮很快坐上了一辆出租车,对司机道:“师傅,机场。”

在车上,张潮想起了王小曼送自己到门口时那种感激中带着期待、期待里带着哀怨的表情,暗自摇了摇头:“这个网络的经典桥段,试过以后也挺无聊的。”

张潮买这两套房子,一套小的是留给自己的,一套大的当然是留给父母的。别看现在两位还正当盛年,住在县里没什么,等老了还是住市区好一点,毕竟这里是省城,有全省最好的医疗资源。

刚刚他甚至想把银行卡直接交给王小曼,让她帮忙用卡里剩下的几十万买些家具和小电器,安置进自己要住的那套房子里,省得还让自己或者父母操心。

因为接下来一段时间,他将在燕京、纽约、东京连续参加自己的《原乡》的首发仪式。

但仔细想想,还是打消了这念头。体验网文桥段是一回事,真把人年轻女孩子招惹到了又是另一回事。

张潮其实和角川书店以及兰登书屋商量过,能不能他本人就不用到场,录制一个VCR现场播放就行,但是都被对方严词拒绝了,表示已经为《原乡》准备了史无前例的盛大仪式,他本人必须出现在现场。

否则日本、美国的书迷都会暴动的!

经过近一年多持续不断的争议、造势和媒体曝光,张潮在两国的声势已经达到了绝大部分外国作家难以企及的高度。

用兰登书屋编辑麦德琳的话说就是——“除了《哈利波特7》与Jk·罗琳……”

今年7月份,JK·罗琳的《哈利波特7》举行了全球首发,盛况空前,毕竟这是个全球性的超级IP,受众比张潮这样偏向纯文学的作品要多得多。

但也正是因为如此,才让张潮的受欢迎程度显得异乎寻常的夸张——之前即使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,首发新书也没有受到这样的期待。

现在张潮在美国,同时贴着“华人之光”“少数族裔的骄傲”“反歧视先锋”“反‘滥用歧视’先锋”“全世界最酷的家”“美国左翼文化圈的希望”“美国保守主义同路人”……的一堆乱七八糟的标签,有些还互相矛盾。

但是美国人不管这个,除了个别极端分子外,几乎每个文化、政治阵营都嚷嚷着“张潮是我们的人”,引用张潮几部作品里的文字,甚至都成了一种时髦。

就像前一阵美国国会日常嘴炮,一位议员就脱口而出:“你就是‘艾米’,嘴上说得好听,心里不知道在酝酿什么阴谋!”

在日本就不用说了,张潮已经成为青少年的集体偶像,除了“帝国的执笔者”外,他还是“东京拯救者”“东方的文字魔术师”,还有“日本老龄化终结者”……

这么高涨的读者热情,张潮如果不在《原乡》首发仪式上出现,恐怕角川书店要和他翻脸。

在美国、日本两个全球最重要的图书市场齐心协力地拱火下,拿下《原乡》大陆地区版权的陆金波也坐不住,连续两次升级了《原乡》的首发仪式规格,为了方案头发都熬白了,但还是无法最终敲定。

只能一个电话,提前把张潮从福海摇到燕京来。

毕竟论起图书营销,张潮要说自己是第二,国内也没人敢说是第一了。

张潮就是在这种情况,匆匆忙忙地回家收拾了几件衣服、挎了个包,奔向机场而去——就是在中间抽空花八百万买了两套房子而已。

在飞机上,他终于有时间打开电脑,仔细看起陆金波给他发送的首发仪式方案。

本来他不太想管这件事,毕竟搞这样的大型活动需要操持的细节实在太多,他弄过两次以后就不想参与了。但是这次毕竟陆金波真金白银地砸了好几百万,张潮也不好意思再三拒绝。

方案看了前面几页,他就皱起了眉头。

陆金波确实十分重视这次的《原乡》首发,仪式从举办地点、媒体规模、参与人数来说,都创了国内新书发布会的记录。

单单场地的租赁、布置,恐怕就要花掉大几十万,可以说诚意十足了。

但是张潮觉得这里面始终缺少一种共鸣,一种与《原乡》这部主题的共鸣,一种与自己读者的共鸣。

没有了这种共鸣,这场发布会就像一个空心的橘子,徒有其表。

陆金波,在做了十年商人以后,最终还是丧失了了文人的底色。